首页/ 新闻中心 / 要闻关注 / 正文

“薯”光闪耀黄土塬

——返乡能人秦艳军的科技兴农实践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5 09:37

在合阳县新池镇北沟村曙光红薯产业园育苗基地,秦艳军正在检查培育的“秦薯5号”“济薯26”等品种幼苗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马周宁 摄

本报记者 马周宁 秦强

“今年红薯种苗长势良好,再过几天将迎来苗子销售旺季,就怕供不应求。”4月15日,合阳县曙光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艳军望着育苗棚里长势喜人的红薯种苗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53岁的秦艳军是合阳县新池镇北沟村人,是陕西省甘薯产业的行家里手。他多次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聘请为“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被合阳县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聘请为“乡村振兴大讲师”,2022年荣获“合阳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称号,2024年被评为“渭南市优秀科技人员”。

2006年,秦艳军开始接触红薯苗,一直在咸阳、临潼一带推广种苗。2010年,他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学专业的学习,掌握了大量农业技术,尤其对甘薯产业关键技术有独到见解与研究,被当地群众誉为“泥土教授”。2018年,当合阳县黑池镇政府向他发出回来发展红薯事业的邀请时,秦艳军毅然决定回乡。

回到家乡的秦艳军经过认真调研、走访专家与种植户后,发现合阳虽有百年红薯种植历史,但面临品种换代不及时、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等问题,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

为此,秦艳军多次外出考察,向红薯专家、技术人员请教学习。考察结束后,在自家地里搭起“科技擂台”,果断推广高起垄、膜下节水灌溉等技术,并积极引入秦薯系列品种,在提高红薯种植效率、品质与产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合阳红薯的市场竞争力。

“种植的红薯亩产量在8000斤左右,不仅个头大,而且口感干面香甜、栗子味浓。每年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秦艳军笑着说,合阳红薯还入选2020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基地培育的红薯种苗除了满足省内市场外,还销往山西、宁夏等地。同时,秦艳军积极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薯专家,希望成立技术团队,侧重研发适合合阳本土种植的红薯种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他的努力下,2023年10月合阳县聚丰源红薯专家工作站揭牌。目前,工作站正在研发高效低成本脱毒种苗技术。

此外,秦艳军独创的“三教法”——地头教实操、夜校教理论、微信教应急,共培训36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1600余份,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水平。

“我会红薯技术不算啥,努力让人人掌握种植技术,让合阳红薯走出陕西、走向国际,既是我的心愿,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谈及大力推广技术培训的缘由,秦艳军表示。

近年来,秦艳军帮助农民销售红薯5万余吨,他多次被合阳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产品销售标兵”。“我种了10亩红薯,每年都是艳军帮忙销售,价格还公道。跟着他种植红薯,我们很有信心。”村民秦根虎笑着说。

如今,在秦艳军的努力与带动下,在合阳县黑池镇、新池镇、坊镇等地已发展了1040余亩红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合阳红薯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1.2万亩增加到3.5万亩,产值突破1.75亿元,带动全县6500户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还在合阳县周边地区(包括渭南市澄城县、铜川市、山西省永济市)共发展红薯种植15万亩。

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红薯的附加值,秦艳军建造了800平方米的红薯加工厂并试产。“试投产的粉条质量非常好,红薯身价肯定翻番。今年将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广红薯种苗,让欧洲杯决赛竞猜_欧洲杯哪里投注-外围app官网人认识了解合阳红薯。”谈及未来,秦艳军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