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建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来源:虞云耀 发布时间:2022-06-22 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100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其中的根本性原因和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特点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工人阶级要完成推翻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并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实践中,不仅指明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阐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革命纲领、组织原则和国际主义精神等。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一整套党的建设理论。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开拓者,列宁在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根本任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以及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完整的建党的学说”。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不同时期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党的实际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对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一系列鲜明特点,主要是:

  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既扎根中国大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富含我们党长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基因,还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站在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上。

  实践性。这一理论体系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总结实践经验。这一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又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人民性。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调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欧洲杯决赛竞猜_欧洲杯哪里投注-外围app官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理念。

  创新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应对和解决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时,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新战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赋予这一理论体系鲜明的中国特色,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向新高度。

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对党的建设规律、党的领导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科学的把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党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推进到什么阶段。这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来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党的政治主张、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决定党的前进方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都围绕当时的政治路线来进行,确保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第二,党的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第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各方面建设。政治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才能确保全党团结统一,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第四,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用制度和法规管权管事管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思想建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党的制度和党内法规本质上体现的是全党统一意志。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确认党的意志、实现党的主张、使党始终成为统一整体的保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同时发力,才能实现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第五,将继承优良传统和不断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以自我革命精神从严管党治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建设优良传统是宝贵财富,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大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这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第二,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贯彻和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第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和路径指引。第四,党的领导既要坚持和加强,又要改进和完善。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第五,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组织体系去实现,必须把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好,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部执政活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第二,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三,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进执政方式。第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第五,党自身必须坚强有力。必须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为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